当前位置:农资曝光 > 从农药制假事件中可以映射出什么?

从农药制假事件中可以映射出什么?

编辑:刘帅  发布时间:2013/4/24 16:24:26  来源:农资打假  浏览次数:1534

    近,河南郑州一家名叫安徽银农的公司涉嫌贩卖假农药,有关记者暗访了这家公司,目睹了这家公司换标签、擦瓶盖、改日期等操作全过程。一位业内人士说,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农资行业已是见怪不怪,每年都会揪出一批类似的企业。为什么我国农药制假贩假事件屡禁屡犯呢?从这些事件中可以映射出什么呢?
    农药作为重要又特殊的生产资料,在促进农业增产、保障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农药的使用是否得当,事关农业生产、农产品质量,关乎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,其重要性毋庸赘述。但是,近几年,国内农药事件屡禁不止,且愈演愈烈。比如,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对全省农资经销市场80个批次的农药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,抽样合格率仅为72.5%。再听听新闻报道中不时曝光的事件:某某农民用了假农药导致粮食绝收;某某农民在施用农药之后,病虫害反而越来越厉害;更有,某某农民喝农药自杀未遂,亲属给销售假农药的经销点送锦旗以示感谢。当农药被不当应用时,我们当然希望它是假的、无效的。但是,如果正在遭受病虫害的庄稼碰到这种假药,窃喜的肯定是“害虫”,农民就高兴不起来了。
    其实,农药企业与经销商追求利润无可厚非,但是,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以违背道德为代价。制假贩假的存在表明,一些企业从根本上缺乏道德自律。当然,农药质量的滑坡,不仅考量着企业与经销商的良心,还引起了大众对农药监督部门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质疑。面对这些乱象,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何在?
    频频被曝光的“假农药”事件,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良心与道德,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之责亦不可推脱。

文章来源:农药行业网

相关标签:农药制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