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料招商 | 农药招商 | 种子招商 | 农资品牌 | 火爆访谈 | 农资会 | 更多专题火爆农资招商网【3456.TV】

当前位置:打假新闻 >> 警惕造假贩假的“破窗效应”(转载)

警惕造假贩假的“破窗效应”(转载)

编辑:刘帅  发布时间:2013/11/29 9:47:26   来源:打假新闻  浏览次数:1304

警惕造假贩假的“破窗效应”。

    近,在闲谈中听我的朋友说,在某地A镇生产贩卖假农资已成为当地的产业。在距县城20公里左右的某小镇,各类挂着大小招牌的小复合肥厂十几家,还有配套生产假化肥的编织、印刷等小厂子。这些不法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,故意减少化肥有效养分含量,每降低一个百分点,可以节省成本45元左右。一些农资商都愿意去那进货,因为价格有赚头。据了解,如今市场上的假冒复合肥料,经销商销售每吨高可赚500-600元,一般赚300-400元,劣质磷肥每吨可赚100元,假磷肥每吨可赚200-300元。还听他说有北方某地小镇B成为假农资的经营的集散地,堆放的化肥都是品牌,产品包装印着国家标准,市场价格却较为低廉,引来一批乡镇零售商来进货。就是在B镇,笔者也看到有一些经销店里的问题化肥包装与国家标准严重不符:有的产品包装上没有标示详细的厂址,有的没有标示电话或是电话打不通,有的产品包装上还标有钙、镁、铁、锌、锰等成分,还有的产品包装上全是英文标识。
    当然,金钱的诱惑,是假冒伪劣的原动力,是A镇B镇大肆生产贩卖假农资的根源所在。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“破窗效应”。所谓“破窗效应”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。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、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: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,B车摘掉车牌、打开顶棚,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,观察其变化;结果发现,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,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。随后,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,仅仅过了几个小时,它也消失不见了。这说明。某种不良环境因素一旦出现,就会在心理上对人们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,就难免会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,甚至引发严重危机。
    造假往往都是因为“破窗效应”而泛滥的。通俗的讲,“破窗效应”是说,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;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,很快地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,不堪入目的东西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,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,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,丝毫不觉羞愧。造假也如此,如果不严厉打击就会出现造假的跟风和“破窗效应”。上述A镇B镇大肆生产贩卖假农资只不过又一次验证了“破窗效应”。当然,假冒伪劣农资在市场大行其道形成“破窗效应”的主要原因有三个:一是利润率高,另一个是造假成本低,三是监督环节薄弱。
    有的造假者说,干了这么多年,“没有出过什么大事”,加上,造假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,管理部门心知肚明,于是“破窗效应”显现。农资造假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,一旦点燃了这个“引爆点”,农资造假就会形成风气,改也改不掉,就好象河堤,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,可以崩坝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所以,打击造假,必须警惕“破窗效应”打破造假链接,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。
    作为政府有关部门,要对造假、贩假行为要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坚决维护打假的刚性约束力,坚决杜绝“破窗效应”。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的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维修,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。为了防止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,就必须对任何一扇破损窗户做到及时维修。具体到打假,就是要维护好关于打假法规的权威性与严肃性,谁打破了“窗户”谁就要付出相应代价。

分享到:

造假贩假

关于3456.TV | 火爆文化 | 火爆推广 | 招商服务 | 企业合作 | 友情链接 | 在线客服 | 公示信息 | 网站地图 | 版权声明 | 行业网址大全 | 企业黄页 | 火爆招聘